首页 > 快讯 > > >正文

“清明不上三类坟,一坟不烧两道纸”啥意思?清明将至,别犯错了-天天热闻

2023-03-30 01:03:36 来源:三农小毛

清明是24节气中第五个节气,在农历书中记载:“ 斗指丁为清明,时万物洁显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齐,故名也” 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而现在则是把 太阳黄经达15°时称之为交清明节气 ,其时间并不是固定在某一天,基本是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, 其中尤其是在4月5日最常见,今年就是4月5日(闰二月十五日)清明。

同时清明还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的节日,在古代也叫它 三月节、踏青节、祭祖节等, 自古以来其中最主要的习俗就是扫墓祭祖了,至今不辍。

不过清明节扫墓祭祖,也是有很多讲究的,其中老祖宗就传下来一句俗语 “清明不上三类坟,一坟不烧两道纸”, 它也是和清明节扫墓祭祖有关的, 其字面的意思就是说去上坟扫墓也有讲究,有三种坟就最好不要去扫墓,而且一座坟最好别烧“两道纸”。

这具体是什么意思呢?有没有道理呢?那让我们接着一起来往下看看吧!

“清明不上三类坟”是哪“三类”?

①不上“无主坟”。

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,就是有些坟墓如果长年没人来祭拜,年久失修的话,就会变成“无主坟”了,甚至连墓碑都已经没有了,自然也就不太清楚他到底是谁家的祖先了。

而对于这类无主坟,最好是不要去祭拜。因为扫墓、祭祖的话,肯定是祭拜自己的祖先,缅怀自己的先人。它和寺庙去拜佛烧香不同,并不是“ 拜多了神,神自然会保佑你 ”这个道理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在农村好多人是十分忌讳别人来给自己的祖先扫墓的。

②不要上错了坟。

上坟一年也就去几次,有些人可能是几年才去一次,而这样的话,墓地本来就是在一些荒山老林中,肯定是不好找的。尤其是对于一些祖坟,可能会因为墓碑缺失,墓地长得又都是差不多,从而导致无法准确的找到墓地。

这种情况在农村是很常见的,小编每次去上坟的时候,就看到有好些年轻人遇到找不到祖坟的。其实这也不能怪年轻人,只能是说明农村的墓地实在是有点复杂。 好多的祖坟就是一大片坟地,又没有什么特殊的标注,就容易搞错。

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,那就要注意了。就算没有找到,也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扫墓、祭祖,这样可能下面埋的是别人的祖先。 老辈人的建议是在实在找不到了,可以在十字路口,或者是路边祭拜。

③三不上“差辈坟”。

什么是“差辈坟”呢?就是指长辈不能去给晚辈上坟。像我的家乡这边, 自古就有“人过七十不上坟”的规矩,即年龄上了70岁了就不要去山里上坟了,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。

因为上坟,一般都是晚辈给先辈上坟,辈分关系是不能搞错的。但是也有一种情况是可以上坟的,比如有些家庭的儿子或者女儿早夭了的,那么父母清明上坟就是理所应当, 只是在上坟的时候是不用跪拜的。

“一坟不上两道纸”又是什么意思?

这里的“两道纸”,并不是什么特殊的纸,而是说一家人去上坟、扫墓了要一起去,而不能分开去。 因为上坟扫墓基本少不了烧纸,如果一个家族的各个家庭分开去扫墓的话,那就要多次烧纸,这就是所谓的“两道纸”。

古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规矩,也是有其道理的。

一来是彰显家族凝聚力,表示人丁兴旺。

在过去祭祖、扫墓这样的事情都是家族中的大事,一般都是由长辈领头一起去,而大家一起去扫墓,就显得这个家族的人丁兴旺,彰显出家族的凝聚力,也是非常团结的,自然这样的家族在村里就一般没人敢欺负。

如果连祭祖这样的大事情,一个家族也是分开去的话,祖宗都不会高兴,同时村里人也会说三道四的。

二来是可以有效避免发生火灾。 以前很多人对清明节上坟这样的大事,是看得非常重的,一般清明节还没有到,就会提前开始对祖坟进行一番清理、修补了,要把杂草、荆棘等去掉,从而方便清明节上坟。

如果大家一起去的话,就能有效避免财物和精力的浪费。大家一起上坟、一起烧纸、一起祭拜,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发生火灾。就算是真的不小心失火了,人多力量大,很快就可以灭火。

而如果是家族的各个家庭分开去上坟,有的是匆匆的来,匆匆就走了,多次烧纸就大大增加了火灾的可能性,一旦失火了也是非常危险的。

当然了,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家族成员团结,增加家族的凝聚力,这样才对家族的发展有利。像我的家乡这边,现在依然就还是这个规矩。 当清明节扫墓的日子到了,大家都要等到各个家族成员到齐了,然后才一起出发去扫墓,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十分热闹。

写在后面

清明节上坟,是后辈像先人和逝去亲人表达感恩,缅怀之情。在上坟的时候有些规矩也是很有必要的, 而家族一起上坟能拉近家族亲朋间的关系,提高凝聚力,避免亲族间过于生疏。

不过,因为不同地方的习俗不同,因此关于清明节扫墓的规矩也不同,因此大家还是要看当地的习俗,听老人的话准没错。

关键词:

本文来源: 三农小毛
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为您推荐
推荐阅读

资讯

行业

服务

人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