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抓住数字化改革契机,围绕群众所需所盼,瞄准社会热点难点,积极寻求对症下药的智慧解法,更多的治理场景同样有望柳暗花明。
今年一季度,普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共收到广场舞噪声投诉13起,均来自未纳管的团队,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一半,而纳入管理的38支广场舞团队,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噪声扰民投诉。广场舞能够“静”下来,得益于普陀区2021年12月上线的“广场舞一件事”应用,通过集成广场舞噪声分贝检测、智能预警、便捷投诉等全流程闭环管理,以智治手段破解了管理难题(据《舟山晚报》4月4日报道)。
城市街头的广场舞,既能展示市民的精神风貌,也能展现城市的文明程度,因为广场舞跳得好,可以跳出健康、跳出欢乐、跳出和谐,从而给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。但若跳得不好,也会跳得乱象丛生、纷争四起。可见,广场舞的秩序好坏,也是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检验。
城市生活的空间相对小,广场舞引起的场地之争、噪声之争是普遍现象,既要满足舞者们娱乐健身的需求,又要维护广大市民生活中的各种权益,这个最大公约数并不好求,弄不好就是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”。而广场舞乱象,往往源于规范缺失、监管缺位。想在哪跳就在哪跳、想怎么跳就怎么跳,咋会不乱?从历年普陀区“12345”投诉统计数据来看,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高居第二位,其中2021年达到208起,占比近60%。但由于监管难、取证难、执法难,这些投诉多半不了了之。
“广场舞一件事”应用上线后,普陀区将具有一定规模的38支广场舞团队纳入管理,同时选定15处空旷区域作为广场舞活动地点,在其中的14处安装了噪声检测设备并接入智慧城市实时采集数据,一旦噪声检测超过65分贝就会自动报警。市民发现噪声扰民现象,也可通过“浙里办”上的“广场舞一件事”处置模块进行投诉。如此一来,指挥中心有了“顺风耳”,执法人员有了“飞毛腿”,广场舞点多面广的治理难题,也就在智管智控下迎刃而解了。
全流程智慧管控,广场舞不再扰民,城市的夜晚变得越来越美。普陀区“广场舞一件事”应用实践告诉我们:抓住数字化改革契机,围绕群众所需所盼,瞄准社会热点难点,积极寻求对症下药的智慧解法,更多的治理场景同样有望柳暗花明。
关键词: